【家书抵万金的意思和来历】“家书抵万金”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家书在人们心中的珍贵程度,甚至胜过黄金。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古代通讯不便时亲情的重要性,也反映了人们对家庭情感的重视。
一、意思解析
| 项目 | 内容 |
| 字面意思 | 家中的书信价值堪比万两黄金 |
| 引申含义 | 家书代表亲情、牵挂与思念,其情感价值极高 |
| 使用场景 | 常用于表达对家人思念之情或强调家书的重要性 |
二、出处与来历
“家书抵万金”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诗人杜甫的《春望》诗中:
> 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
> 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
在这首诗中,杜甫描写了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、亲人离散的悲凉景象。他感叹战火持续三个月,一封家书比黄金还要珍贵,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。
三、历史背景
- 古代通讯困难:在交通不发达、信息闭塞的古代,家书是唯一能传递情感和消息的方式。
- 战乱频繁:如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,导致大量百姓流离失所,家书成为维系亲情的重要纽带。
- 文化传统:古人重视书信往来,认为“尺素传情”,一封家书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牵挂。
四、现代意义
在现代社会,虽然电话、网络等通讯方式取代了传统的书信,但“家书抵万金”的精神依然存在。它提醒我们:
- 珍惜与家人之间的沟通;
- 不要忽视亲情的价值;
- 在快节奏生活中,保持心灵的温度。
五、总结
| 项目 | 内容 |
| 核心含义 | 家书具有极高的情感价值,胜过金钱 |
| 来源 | 杜甫《春望》诗中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” |
| 历史背景 | 战乱时期通讯困难,家书成为亲情纽带 |
| 现实意义 | 提醒人们重视亲情、珍惜沟通 |
通过了解“家书抵万金”的来历与意义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感情世界,也能在今天更加珍视与家人之间的情感联系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