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翼点名词解释】“翼点”是一个在解剖学和神经外科中经常出现的专业术语,通常用于描述头骨上一个重要的解剖区域。它不仅是颅骨结构的一部分,还在临床手术中具有重要意义。以下是对“翼点”的详细解释。
一、
翼点(Sphenofrontal suture 或者称为 Temporal Sphenoid Suture)是位于颅骨侧面的一个解剖结构,连接额骨、顶骨与颞骨的交界处。它并非真正的“缝”,而是一个由骨质形成的凹陷或区域,常被称为“翼点区”。该区域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重要价值,因为其下方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通过,如脑膜中动脉和颧神经等。
在临床上,“翼点”也常被用来指代一种特殊的开颅术入路方式——“翼点入路”(Pterional Approach),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前颅窝、中颅窝及鞍区手术的微创技术,因其切口隐蔽、创伤小、视野清晰而受到青睐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 |
| 中文名称 | 翼点 |
| 英文名称 | Pterion / Sphenofrontal Suture |
| 解剖位置 | 额骨、顶骨与颞骨交汇处,位于太阳穴附近 |
| 结构类型 | 骨性区域,非真正解剖缝 |
| 临床意义 | 重要的神经血管通道,常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入路 |
| 翼点入路 | 一种微创开颅术,用于前/中颅窝及鞍区手术 |
| 相关结构 | 脑膜中动脉、颧神经、视神经等 |
| 优点 | 切口隐蔽、创伤小、视野清晰 |
| 缺点 | 需要精细操作,避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 |
三、结语
“翼点”作为解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,在神经外科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了解其结构和功能,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。无论是医学专业人员还是对解剖感兴趣的人士,掌握“翼点”的基本知识都具有重要意义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