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优选问答 >

十面埋伏成语典故

2025-09-05 18:24:01

问题描述:

十面埋伏成语典故,有没有人在啊?求不沉底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05 18:24:01

十面埋伏成语典故】“十面埋伏”是一个源自中国历史的成语,最早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,用来形容一种被敌人包围、陷入绝境的情势。这个成语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,也常被用于现代语境中,比喻处于多方压力或困境之中。

一、成语出处与背景

“十面埋伏”最早见于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中关于楚汉相争的记载。其中描述的是项羽在垓下之战中被刘邦联合韩信、彭越等诸侯围困的情形。当时,刘邦布置了重重防线,形成“十面埋伏”的局面,最终导致项羽兵败自刎。

这一战是楚汉战争的关键转折点,标志着项羽势力的彻底崩溃,也为刘邦建立汉朝奠定了基础。

二、成语含义

“十面埋伏”字面意思是“十个方向都设有埋伏”,引申为:

- 被多方势力包围、陷入绝境;

- 面对来自不同方面的威胁或压力;

- 处于极其危险的处境,难以脱身。

三、成语使用场景

场景 示例
历史事件 垓下之战中,项羽被刘邦大军包围,陷入十面埋伏。
现代用法 在商业竞争中,公司可能面临来自多个竞争对手的十面埋伏。
文学作品 小说中常用“十面埋伏”来形容主角身处险境。

四、相关人物与事件

人物 角色 说明
项羽 楚军首领 被刘邦围困于垓下,最终兵败自刎。
刘邦 汉军统帅 领导联军击败项羽,建立汉朝。
韩信 汉军将领 在垓下之战中起到关键作用。

五、成语演变与影响

“十面埋伏”不仅是历史典故,也逐渐成为文学、影视作品中的常见意象。例如:

- 京剧《霸王别姬》:以项羽和虞姬的故事为背景,展现了“十面埋伏”的悲壮氛围。

- 电影《十面埋伏》(张艺谋):虽为艺术创作,但灵感来源于此成语,描绘了一段江湖恩怨与爱情悲剧。

六、总结

“十面埋伏”作为一则经典的成语典故,不仅反映了古代战争的残酷与智慧,也体现了汉语文化的深厚底蕴。它在现代生活中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,常用于形容复杂、紧张的局势。通过了解其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,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则成语的深层意义。

项目 内容
成语名称 十面埋伏
出处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含义 被多方包围、陷入绝境
使用场景 历史、文学、现代生活
相关人物 项羽、刘邦、韩信
影响 文化象征、影视作品灵感来源

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或相关故事,欢迎继续提问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