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阿房宫赋文言知识盘点】杜牧的《阿房宫赋》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名篇,以其辞藻华丽、结构严谨、情感充沛而著称。本文不仅是一篇借古讽今的政论文,更是一部极具文言文特色的典范之作。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其中的文言知识点,本文将从词类活用、古今异义、通假字、特殊句式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。
一、文言词汇总结
类别 | 词语 | 解释 | 示例句子 |
词类活用 | 蜀山兀 | 形容词作动词,变秃 | “蜀山兀,阿房出。” |
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| 数词作动词,数到 | “五步一楼,十步一阁;廊腰缦回,檐牙高啄。” | |
前人之述备矣 | 动词作名词,记载的事 | “前人之述备矣,然则北通巫峡,南极潇湘。” | |
古今异义 | 阿房宫 | 古:古代宫殿名称;今:泛指豪华建筑 | “六王毕,四海一,蜀山兀,阿房出。” |
檐牙 | 古:屋檐的齿状边缘;今:屋檐 | “廊腰缦回,檐牙高啄。” | |
赋 | 古:一种文体;今:一种文体 | “阿房宫赋” | |
通假字 |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| “涂”通“途”,道路 | “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,涂有饿莩而不知发。” |
无失其时 | “无”通“毋”,不要 | “斧斤以时入山林,材木不可胜用也。” | |
特殊句式 | 状语后置 | “多于市人之言语” | “使负栋之柱,多于南亩之农夫。” |
宾语前置 | “何厌之有?” | “秦人不暇自哀,而后人哀之。” | |
被动句 | “为天下笑” | “后人哀之而不鉴之,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。” |
二、重点实词与虚词解析
实词:
- 尽:全,都。如“六王毕,四海一,蜀山兀,阿房出。”
- 覆:覆盖,遮盖。如“覆压三百余里,隔离天日。”
- 走:跑。如“骊山北构而西折,直走咸阳。”
- 度:制度、法度。如“族秦者秦也,非天下也。”
虚词:
- 之:结构助词,的。如“六王毕,四海一,蜀山兀,阿房出。”
- 于:介词,比。如“多于市人之言语。”
- 其:代词,它的。如“其势弱于秦。”
- 而:连词,表承接或转折。如“秦人不暇自哀,而后人哀之。”
三、文言句式归纳
句式类型 | 示例句子 | 说明 |
判断句 | “灭六国者六国也,非秦也。” | “也”表示判断语气 |
省略句 | “一人之心,千万人之心也。”(省略主语) | 省略了“人”的主语 |
固定句式 | “奈何取之尽锱铢,用之如泥沙?” | 表示反问,加强语气 |
对偶句 | “五步一楼,十步一阁;廊腰缦回,檐牙高啄。” | 文章中大量使用对仗结构 |
四、总结
《阿房宫赋》作为一篇典型的文言文作品,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深刻的思想性,在语言表达上也展现了高度的艺术性。通过对文中常见文言现象的梳理,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涵,提升文言阅读能力。掌握这些文言知识,对于学习古文、提高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。
结语:
文言文的学习并非枯燥乏味,而是通过不断积累和理解,逐渐掌握古人表达思想的方式。希望本篇文章能为你的文言学习提供一份清晰的参考指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