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李绂怎么死的】李绂(1675年-1748年),字巨来,号穆堂,江西临川人,是清朝中期的一位重要官员和学者。他在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为官,曾担任过礼部侍郎、户部侍郎、湖南巡抚等职,以清廉正直、学问渊博著称。然而,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,多次因直言进谏而遭到贬谪。
关于“李绂怎么死的”这一问题,历史记载较为简略,但结合史料可以得出一个较为清晰的结论。
一、李绂的生平概述
项目 | 内容 |
出生年份 | 1675年 |
去世年份 | 1748年 |
籍贯 | 江西临川 |
官职 | 礼部侍郎、户部侍郎、湖南巡抚等 |
性格特点 | 清廉正直、学问深厚、敢于直言 |
代表事件 | 多次因言获罪,被贬谪至云南等地 |
二、李绂的死亡原因分析
根据《清史稿》及地方志等相关资料,李绂去世时年仅73岁,死因并未有详细记载,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测:
1. 自然死亡
多数史料认为,李绂是在晚年因病去世。他一生历经宦海沉浮,长期奔波于各地任职,身体状况可能因此受到影响。尤其是他在雍正年间被贬至云南后,生活条件艰苦,对健康造成一定损害。
2. 心理压力与抑郁
李绂性格刚直,屡次因直言进谏而遭贬斥,内心承受巨大压力。这种长期的精神压抑可能导致其身心健康受损,最终在晚年病逝。
3. 地方环境影响
李绂曾在云南等地任职多年,气候湿热、交通不便,加上当时医疗条件有限,可能加剧了他的病情。
三、总结
综上所述,李绂的死因应属于自然死亡,主要由于年老体衰、长期劳累以及精神压力所致。尽管具体病因未有明确记载,但从历史背景和人物经历来看,他的去世更符合“病逝”这一说法。
四、表格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死亡方式 | 病逝(自然死亡) |
死亡时间 | 1748年 |
死亡年龄 | 73岁 |
主要原因 | 年老体衰、长期劳累、心理压力、环境因素 |
是否有明确记载 | 无详细记载,多为推测 |
生前状态 | 体弱多病,晚年多居乡间 |
结语:
李绂虽一生坎坷,但其清廉正直的品格和深厚的学术造诣,仍被后人所敬仰。他的去世,不仅是个人生命的终结,也象征着一位士大夫在清代政治风云中的落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