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绝如缕的意思解释】“不绝如缕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声音、气息、情感等持续不断,但又微弱而难以维持的状态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中,表达一种虽弱却顽强延续的感觉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不绝如缕 |
拼音 | bù jué rú lǚ |
词性 | 形容词/成语 |
释义 | 形容声音、气息、感情等持续不断,但极其微弱,仿佛随时可能中断。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其势若风中之烛,不绝如缕。”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声音、气息、情感、传统等的延续状态。 |
近义词 | 延续不断、绵延不绝、余音袅袅 |
反义词 | 截然终止、戛然而止、断断续续 |
二、详细解析
“不绝如缕”中的“不绝”意为“不断”,“如缕”则是“像一条细丝”。整体意思就是像一根细丝一样,虽然不断,但非常脆弱,稍有外力就可能断裂。因此,这个成语不仅强调“不断”,还强调“微弱”。
在实际使用中,“不绝如缕”可以用于以下几种情况:
1. 声音:如音乐、歌声、哭声等,表示声音虽小但仍在持续。
- 例句:她轻声唱着歌,声音不绝如缕,仿佛在诉说着心事。
2. 气息:形容人生命垂危,气息微弱但仍存。
- 例句:他躺在病床上,呼吸不绝如缕,让人揪心。
3. 情感或精神:表示某种情感或信念虽微弱但一直坚持。
- 例句:尽管遭遇挫折,他的信念依然不绝如缕,从未放弃。
4. 文化或传统:形容某种文化或传统虽面临挑战,仍顽强延续。
- 例句: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虽显得式微,但依旧不绝如缕。
三、使用注意事项
- “不绝如缕”强调的是“持续”与“微弱”的结合,不能单独用来形容“持续不断”,否则会失去其原有的细腻感。
- 在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,多见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。
-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避免误用或生硬搭配。
四、结语
“不绝如缕”是一个富有诗意和表现力的成语,它不仅描绘了事物的持续状态,更传达出一种坚韧与脆弱并存的情感。在写作中合理运用,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