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诗】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是北宋著名文学家、政治家范仲淹在《岳阳楼记》中所写的一句千古名言。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与远大志向,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一、原文出处与背景
该句出自范仲淹于1046年所作的《岳阳楼记》。当时他虽未亲临岳阳楼,但通过友人滕子京的描述和自己的感悟,写下了这篇传世之作。文章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,抒发了作者对人生、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。
二、诗句解析
原句:
> 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”
意思:
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,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。
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、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,强调了士大夫应具备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。
三、与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岳阳楼记》——北宋·范仲淹 |
创作时间 | 公元1046年 |
作者 | 范仲淹(989—1052),字希文,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 |
核心思想 | 以天下为己任,先忧后乐,体现士大夫的担当精神 |
现实意义 | 鼓励人们要有责任感、奉献精神,关注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得失 |
文化影响 | 成为中华文化中“忧国忧民”精神的象征,常用于教育、文学、政治等领域 |
四、延伸理解
范仲淹一生致力于改革,主张“以民为本”,提倡“仁政”。他的这种思想不仅体现在《岳阳楼记》中,也在其《答手诏条陈十事》等奏章中有所体现。他提出的“庆历新政”虽然最终失败,但他那种敢于担当、心系苍生的精神却深深影响了后世。
五、结语
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不仅仅是一句诗,更是一种人生信仰与价值追求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社会、国家乃至人类共同命运时,应当有更高的视野和更深的责任感。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