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后汉书荀彧传翻译】《后汉书》是南朝宋时期范晔所著的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正史,其中《荀彧传》记述了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、谋士荀彧的生平事迹。以下是对《后汉书·荀彧传》的总结与翻译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。
一、
荀彧(字文若),颍川颍阴人,出身名门,自幼聪慧,有远见卓识。他早年投奔曹操,成为其重要谋士,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。荀彧不仅在政治上辅佐曹操,还注重礼制与道德教化,主张“奉天子以令不臣”,强调忠君思想。他一生忠诚于汉室,但最终因与曹操意见不合而郁郁而终。
荀彧的智慧和品德在当时备受推崇,被誉为“王佐之才”。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儒家政治理念产生深远影响。
二、《后汉书·荀彧传》翻译与要点对比表
原文内容 | 翻译与解释 | 关键点 |
荀彧,字文若,颍川颍阴人也。 | 荀彧,字文若,是颍川郡颍阴县人。 | 出身地与姓名 |
少有才名,州郡辟之,不就。 | 年轻时就有才名,州郡征召他,他没有应召。 | 早期不仕,有远见 |
及董卓乱政,彧乃徙居冀州,依袁绍。 | 到了董卓专权,荀彧便迁居冀州,依附袁绍。 | 乱世中寻求出路 |
绍不能用,遂去之,归曹操。 | 袁绍不能重用他,于是离开,投奔曹操。 | 投靠曹操,发挥才能 |
太祖(曹操)大悦,曰:“吾之子房也。” | 曹操非常高兴,说:“你就像我的张良。” | 得到曹操赏识 |
彧为谋主,每有大议,常先闻之。 | 荀彧作为谋士,每当有重大决策,总是最先知道。 | 在曹操幕府中地位重要 |
每劝太祖奉天子以令不臣,勿逐私利。 | 他常常劝曹操尊奉天子,号令诸侯,不要只顾私利。 | 强调忠君思想 |
太祖从之,遂定都许,迎天子。 | 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,定都许昌,迎接天子。 | 实现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 |
彧以天下为己任,不事权势。 | 荀彧以天下为己任,不追求权力。 | 品德高尚,淡泊名利 |
后与曹操意不合,卒忧愤而死。 | 后来与曹操意见不合,最终因忧虑而去世。 | 与曹操关系恶化,英年早逝 |
三、总结
《后汉书·荀彧传》通过简练的文字,刻画了一位智勇双全、忠诚正直的政治家形象。荀彧虽未直接参与军事行动,但他以谋略和道德感召力影响了东汉末年的政治格局。他对曹操的忠心与对汉室的坚持,体现了儒家士大夫的理想追求。
通过此传,我们不仅了解了荀彧的生平,也看到了东汉末年士人阶层在乱世中的选择与坚守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荀彧的思想或与其他历史人物的比较,可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