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荡气回肠意思解释】“荡气回肠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文章、音乐、表演等具有强烈情感冲击力,能深深打动人心。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内容的深刻性,还体现了情感上的震撼与共鸣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荡气回肠 |
拼音 | dàng qì huí cháng |
出处 | 《文心雕龙·情采》:“文之为德也大矣,与天地并生者何哉?……若夫仲尼(孔子)之《春秋》,褒贬分明;司马迁之《史记》,纪传相续;班固之《汉书》,典章详备;陈寿之《三国志》,简略得体。虽各有千秋,然其气脉贯通,感人至深,令人荡气回肠。” |
本义 | 形容文章或音乐等情感激昂、扣人心弦,使人情绪激动、难以平静。 |
引申义 | 泛指一切能引起强烈情感共鸣的事物,如故事、艺术作品、演讲等。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文学评论、影视评价、音乐赏析等场合,强调作品的情感感染力。 |
二、使用示例
1. 文学作品:
“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,人物刻画细腻,读来令人荡气回肠。”
2. 音乐作品:
“这首交响乐旋律悠扬,情感真挚,听后让人荡气回肠。”
3. 影视作品:
“电影中的高潮部分设计巧妙,情节感人,令观众荡气回肠。”
三、常见误用与辨析
错误用法 | 正确用法 | 解释 |
“这部电影太刺激了,真是荡气回肠。” | “这部电影情节紧张,令人热血沸腾。” | “荡气回肠”更强调情感上的震撼,而非单纯的刺激感。 |
“这首歌节奏快,让人荡气回肠。” | “这首歌节奏明快,令人耳目一新。” | “荡气回肠”侧重于情感层面,而非节奏或风格。 |
四、总结
“荡气回肠”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那些能够引发强烈情感共鸣的作品。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美感,也反映了人们对艺术和情感的深度体验。在使用时,应注意其情感表达的特点,避免误用或泛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