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荡气回肠的意思是什么】“荡气回肠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文章、音乐或情感表达极为动人,能深深打动人心,令人情绪起伏、难以平静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文学、艺术领域,强调作品的情感深度和感染力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荡气回肠 |
拼音 | dàng qì huí cháng |
出处 | 《文心雕龙·情采》:“文之为德也大矣,与天地并生者何哉?夫作者曰圣,述者曰明;陶铸性灵,功归造化。在心为志,发言为诗。舒布为章,协韵为句。……情以物迁,辞以情发。……故情者,文之经;辞者,理之纬。经正而后纬成,理定而后辞畅。此立赋之大体也。若乃山林皋壤,实文思之奥府,……至于《风》《雅》之兴,比兴之法,风骨之论,气韵之说,皆所以写心而传意,使读者荡气回肠,不能自已。” |
释义 | 形容文章、音乐或情感极富感染力,使人情绪激动,难以平静。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文艺作品的感人之处,也可用于描述强烈的情感体验。 |
近义词 | 动人心弦、感人肺腑、扣人心弦 |
反义词 | 平淡无奇、索然无味、毫无波澜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 |
文学评论 | “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,人物刻画细腻,读来荡气回肠。” |
音乐欣赏 | “这首交响乐旋律优美,情感深沉,让人听后荡气回肠。” |
情感表达 | “他讲述自己经历时,声音哽咽,话语荡气回肠,令在场人无不动容。” |
三、总结
“荡气回肠”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,用来形容那些能够触动人心、引发强烈情感共鸣的作品或经历。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美感,也反映了人类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。在日常交流中,适当使用这一成语,可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文化内涵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相关文化背景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