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唐雎不辱使一词多义】在《唐雎不辱使命》这篇古文学习中,掌握“一词多义”现象是理解文章内容、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。本文将围绕文中出现的典型词语进行梳理和总结,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多义词。
一、
《唐雎不辱使命》出自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,讲述了唐雎奉命出使秦国,面对秦王的威逼利诱,坚持原则,最终维护了国家尊严的故事。文章语言简练,人物形象鲜明,其中许多词语具有多种含义,在不同语境下表达不同的意思。
为了帮助读者更清晰地掌握这些多义词,下面将对文中常见的几个一词多义词进行整理,并结合具体语句说明其用法与意义。
二、一词多义总结表
词语 | 含义1 | 例句 | 释义 |
使 | 出使 | “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” | 派遣、派遣使者 |
使 | 命令 | “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” | 使令、命令 |
使 | 让 | “虽千里不敢易也,岂直五百里哉?” | 使……发生某种变化 |
使 | 使者 | “唐雎不辱使命” | 被派去执行任务的人 |
易 | 交换 | “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:‘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’” | 用一个东西换另一个东西 |
易 | 更换 | “秦王色挠,长跪而谢之曰” | 改变、变换 |
诛 | 杀害 | “今吾以十倍之地,请广于君,而君逆寡人者,轻寡人与?” | 惩罚、杀戮 |
诛 | 责备 | “伏尸百万,流血千里” | 责问、谴责 |
逆 | 违抗 | “而君逆寡人者,轻寡人与?” | 不顺从、违背 |
逆 | 迎接 | “逆风而行” | 迎面、迎上去 |
与 | 和、同 | “而君逆寡人者,轻寡人与?” | 表示比较或并列 |
与 | 给予 | “与臣而将四矣” | 给、给予 |
三、总结
通过对《唐雎不辱使命》中“一词多义”现象的梳理可以看出,文言文中的词汇往往具有丰富的含义,需结合上下文来准确理解其意义。掌握这些多义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,还能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。
建议在学习过程中,注意积累常见多义词,并通过反复阅读和练习来加深记忆。同时,结合课文背景和人物心理,更能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语言风格。
结语:
一词多义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,也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之一。只有在不断实践中,才能真正掌握这些词语的用法,做到举一反三、融会贯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