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孙权劝学全文的朗读节奏】《孙权劝学》是《资治通鉴》中的一篇经典短文,讲述了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鼓励吕蒙学习的故事。这篇文章语言简练、寓意深刻,朗读时需要注意节奏感和语气的变化,以更好地传达文章的内涵。
为了帮助读者更准确地掌握文章的朗读节奏,本文对《孙权劝学》全文进行了节奏划分,并结合语义进行总结说明,便于理解和诵读。
一、文章
《孙权劝学》全文如下:
> 初,权谓吕蒙曰:“卿今当涂掌事,不可不学!”
> 蒙辞以军中多务。
> 权曰:“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?但当涉猎,见往事耳。卿言多务,孰若孤?孤常读书,自以为大有所益。”
> 蒙乃始就学。
> 及鲁肃过寻阳,与蒙论议,大惊曰:“卿今者才略,非复吴下阿蒙!”
> 蒙曰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,大兄何见事之晚乎!”
> 肃遂拜蒙母,结友而别。
文章通过孙权劝吕蒙学习,表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人贵在不断进步的思想。朗读时应注重语气的层次变化,如孙权的坚定劝勉、吕蒙的推辞、鲁肃的惊讶等,都要通过节奏和语气来体现。
二、朗读节奏划分表
原文句子 | 朗读节奏(断句) | 说明 |
初,权谓吕蒙曰 | 初 / , / 权 / 谓 / 吕蒙 / 曰 | 开头点明时间,语气平缓 |
“卿今当涂掌事,不可不学!” | “ / 卿 / 今 / 当涂 / 掌事 / , / 不可 / 不学 / !” | 孙权语气坚定,强调重要性 |
蒙辞以军中多务。 | 蒙 / 辞 / 以 / 军中 / 多务 / 。 | 吕蒙推辞,语气稍弱 |
权曰:“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? | 权 / 曰 / : / “ / 孤 / 岂 / 欲 / 卿 / 治经 / 为 / 博士 / 邪 / ? | 孙权反问,语气略带责备 |
但当涉猎,见往事耳。 | 但 / 当 / 涉猎 / , / 见 / 往事 / 耳 / 。 | 解释学习目的,语气转为温和 |
卿言多务,孰若孤? | 卿 / 言 / 多务 / , / 孰 / 若 / 孤 / ? | 孙权对比,语气坚定 |
孤常读书,自以为大有所益。” | 孤 / 常 / 读书 / , / 自 / 以为 / 大 / 有 / 所 / 益 / 。” | 强调学习带来的好处 |
蒙乃始就学。 | 蒙 / 乃 / 始 / 就学 / 。 | 吕蒙开始学习,语气转变 |
及鲁肃过寻阳,与蒙论议 | 及 / 鲁肃 / 过 / 寻阳 / , / 与 / 蒙 / 论议 | 描述事件发展,语气平稳 |
大惊曰:“卿今者才略,非复吴下阿蒙!” | 大 / 惊 / 曰 / : / “ / 卿 / 今者 / 才略 / , / 非 / 复 / 吴下 / 阿蒙 / ! | 鲁肃惊讶,语气惊叹 |
蒙曰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,大兄何见事之晚乎!” | 蒙 / 曰 / : / “ / 士 / 别 / 三日 / , / 即 / 更 / 刮目 / 相待 / , / 大兄 / 何 / 见事 / 之 / 晚 / 乎 / ! | 吕蒙自信回应,语气坚定 |
肃遂拜蒙母,结友而别。 | 肃 / 遂 / 拜 / 蒙母 / , / 结友 / 而 / 别 / 。 | 结尾描写人物关系变化,语气自然 |
三、朗读建议
1. 语速适中:不宜过快,尤其在关键语句处要适当停顿,以便理解。
2. 语气变化:根据人物身份和情绪调整语气,如孙权的劝勉、吕蒙的谦逊、鲁肃的惊讶等。
3. 重音处理:关键词如“不可不学”、“士别三日”、“刮目相待”等需加强语气。
4. 情感投入:朗读时应体会文中蕴含的学习精神和友情之美,增强感染力。
通过以上节奏划分和朗读建议,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《孙权劝学》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,提升朗读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