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涉密计算机维修管理规定】为加强涉密计算机的安全管理,确保国家秘密信息在维修过程中的安全,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,根据相关保密法律法规,结合实际情况,制定本《涉密计算机维修管理规定》。该规定适用于所有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设备在维修、维护及技术支持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规范。
一、总体要求
1. 严格审批制度:涉密计算机的维修必须经过单位保密部门审批,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进行维修。
2. 专人负责:维修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或指定技术人员执行。
3. 全过程监控:维修过程中应有专人监督,确保操作符合保密要求。
4. 记录完整:维修前后应做好详细记录,包括维修时间、内容、责任人等信息。
5. 信息安全保障:维修前应采取必要的数据保护措施,如备份、加密或物理隔离。
二、维修流程与管理要点
| 序号 | 管理环节 | 具体要求 |
| 1 | 维修申请 | 由使用部门提出书面申请,说明维修原因、设备型号、涉及信息等级等信息。 |
| 2 | 审批流程 | 申请提交至单位保密办公室,经审核后方可安排维修。 |
| 3 | 维修准备 | 维修前应对设备进行数据备份,并对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或物理隔离。 |
| 4 | 维修实施 | 由具备资质的技术人员在指定场所进行维修,严禁私自拆解或带离设备。 |
| 5 | 过程监管 | 维修过程中应有保密人员现场监督,确保不发生信息泄露风险。 |
| 6 | 维修后检查 | 维修完成后需进行系统检测,确认设备运行正常且无信息泄露迹象。 |
| 7 | 记录归档 | 维修记录须详细登记,包括时间、人员、内容、结果等,存档备查。 |
三、责任与处罚
1. 责任划分: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,保密部门负责审批与监督,维修人员承担具体操作责任。
2. 违规处理:违反本规定造成泄密事件的,将依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》及相关法规追究责任。
3. 培训教育: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保密知识和维修操作规范,提高保密意识和技能。
四、附则
1.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,由单位保密管理部门负责解释。
2. 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,但不得低于本规定的要求。
3. 对于非涉密计算机的维修,可参照本规定中有关流程和管理要求执行。
通过严格执行《涉密计算机维修管理规定》,能够有效提升涉密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,防范因维修不当引发的信息泄露风险,切实保障国家安全和利益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