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送穷文译文】《送穷文》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的一篇寓言性散文,借“送穷”之名,表达对人生困顿、命运多舛的感慨,同时也透露出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。文章通过拟人化的手法,将“穷”具象为一个可驱逐的对象,借此抒发内心的情感与哲思。
一、
《送穷文》以作者与“穷鬼”的对话展开,讲述了自己一生中多次遭遇困境,如仕途不顺、生活贫困等。韩愈在文中将“穷”拟人化,称其为“穷鬼”,并试图将其送走,但“穷鬼”却不断回来,甚至带来更多的烦恼。最终,韩愈认识到“穷”并非外在的敌人,而是自身命运的一部分,于是选择坦然接受,并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。
文章语言诙谐幽默,却又蕴含深意,体现了韩愈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智慧。
二、译文与原文对照表
| 原文 | 译文 |
| 贤者之文,非独能文也;贤者之行,非独能行也。 | 贤人的文章,不只是写得好;贤人的行为,不只是做得好。 |
| 吾少时,未尝一日离于贫贱。 | 我年少时,从未有一天脱离过贫穷和低贱。 |
| 穷不可送,吾固知之。 | 穷无法送走,我本来就知道。 |
| 然吾尝有志于道,而未能尽其术。 | 然而我曾经立志追求大道,却未能完全掌握其中的技艺。 |
| 是故穷而不能自已,乃至于此。 | 所以穷困而无法自拔,才到了这种地步。 |
| 吾今欲送之,不知其去留。 | 我现在想送走它,不知道它是否会离开或留下。 |
| 若其不去,则吾亦安能强之? | 如果它不走,我又怎能强迫它呢? |
| 与其久处,不如暂别。 | 与其长久相处,不如暂时分别。 |
| 且吾闻之: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 | 并且我听说:穷困就会改变,改变就能通达,通达才能长久。 |
三、文章特色分析
- 拟人化手法:将“穷”人格化为“穷鬼”,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感染力。
- 哲理深刻:通过“送穷”表达对人生困厄的思考,体现出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。
- 语言生动:用词幽默风趣,读来轻松却不失深度。
- 情感真挚: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的无奈与坚持,令人动容。
四、结语
《送穷文》虽短,却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。它不仅是一篇讽刺现实的作品,更是一篇关于自我认知与心灵升华的佳作。韩愈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坚韧,值得后人反复品味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