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义不容辞是什么意思啊】“义不容辞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表达一个人在面对道义或责任时,应当毫不犹豫地去承担和履行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责任感、使命感和道德感。
一、
“义不容辞”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义不辞难,忠不避祸。”意思是:为了正义的事情,不能推辞困难;为了忠诚的事,不能躲避祸患。现在多用来形容人面对责任或道义时,应该毫不犹豫地去做,而不是逃避。
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褒义语境中,表示一种积极、主动、有担当的态度。常见于工作、生活、社会公益等场合,用来表扬那些勇于承担责任的人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义不容辞 |
拼音 | yì bù róng cí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
释义 | 为了正义或责任,不能推辞、不能逃避 |
用法 | 多用于褒义,形容人有责任感、使命感 |
近义词 | 责无旁贷、义无反顾、挺身而出 |
反义词 | 推三阻四、临阵脱逃、畏首畏尾 |
使用场景 | 工作、生活、社会公益、职责义务等场合 |
示例 | 作为医生,救死扶伤是义不容辞的责任。 |
三、使用建议
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,“义不容辞”可以用来表达对某项任务或责任的重视和坚定态度。但要注意语境合适,避免滥用。例如:
- 正确使用:他主动请缨参与救援任务,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- 错误使用:这件事明明不是他的责任,却说“义不容辞”,容易引起误解。
总之,“义不容辞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精神,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