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义不容辞是什么意思】“义不容辞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表达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。它强调在面对道义、责任或正义之事时,不应推卸或逃避,而应勇敢承担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中,表达一种坚定的态度和无私的精神。
一、词语解析
词语 | 含义 | 出处 | 用法 |
义不容辞 | 道义上不允许推辞,形容责任重大,必须承担 | 出自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夫仁,人之本也;义,人之节也。” |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表示对某事的强烈责任感 |
二、词语结构分析
- 义:指道义、正义、责任。
- 不:否定词,表示“不能”、“不该”。
- 容:容忍、接受。
- 辞:推辞、拒绝。
合起来,“义不容辞”就是“在道义上不能推辞”,即有责任、有义务去做某事,不能推脱。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责无旁贷、义无反顾、责不可辞 |
反义词 | 推三阻四、避重就轻、推诿塞责 |
四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例句 |
工作职责 | 作为医生,救死扶伤是义不容辞的责任。 |
社会责任 | 在灾难面前,志愿者们义不容辞地奔赴一线。 |
家庭责任 |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,是义不容辞的义务。 |
五、总结
“义不容辞”是一个具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成语,强调的是在面对正义、责任或道德要求时,应当毫不犹豫地承担起自己的角色和使命。它不仅是一种态度,更是一种精神,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责任和担当的高度重视。
通过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,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把握责任与义务的关系,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