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无恶不作的意思】“无恶不作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做尽了坏事,没有一件好事可言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行为的极端恶劣和道德的严重缺失。
一、
“无恶不作”出自古代文献,原意是指一个人连最坏的事情都敢做,毫无顾忌。现代汉语中,该词多用于批评那些品行极差、行为极其恶劣的人。它不仅描述了行为的恶劣程度,还带有一定的道德谴责意味。
在使用时,“无恶不作”通常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,适用于对罪犯、恶人或行为极端不道德者的描述。该成语结构紧凑,语言凝练,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警示作用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无恶不作 |
拼音 | wú è bù zuò |
注音 | ㄨˊ ㄜˋ ㄅㄨˋ ㄗㄨㄛˋ |
释义 | 做尽了各种坏事,没有一件好事可言。形容人极其恶劣,毫无善行。 |
出处 | 出自《左传·昭公十八年》:“无恶不作,无所不为。” |
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形容人行为恶劣。 |
近义词 | 作恶多端、十恶不赦、罪大恶极 |
反义词 | 善良正直、乐于助人、正人君子 |
情感色彩 | 贬义 |
使用场景 | 批评、谴责、文学描写等场合 |
示例 | 那个歹徒无恶不作,最终被警方逮捕归案。 |
三、结语
“无恶不作”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成语,能够准确传达出对某人极端恶劣行为的谴责。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,合理使用这一成语,有助于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。但需注意语境,避免滥用导致表达失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