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亲射虎典故的出处及作用】“亲射虎”这一典故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,是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时所作的一首词,表达了作者豪迈的气概与报国之志。该词中“老夫聊发少年狂,左牵黄,右擎苍,锦帽貂裘,千骑卷平冈”等句气势磅礴,而“亲射虎,看孙郎”则是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句子之一。
“亲射虎”中的“孙郎”指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,他曾在打猎时亲自射杀猛虎,展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。苏轼借用这一典故,不仅是为了表达自己渴望为国效力、建功立业的壮志,也借古抒怀,展现了文人豪情的一面。
典故出处及作用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典故名称 | 亲射虎 |
出处 | 苏轼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 |
原意 | 指三国时期吴主孙权亲自射杀猛虎的事迹 |
引用者 | 苏轼 |
用意 | 表达作者豪情壮志,渴望建功立业 |
作用 | 1. 展现作者的英雄气概 2. 借古抒怀,表达爱国情怀 3. 增强诗词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厚重感 |
通过“亲射虎”这一典故,苏轼不仅展现了自己的豪情与抱负,也为后世留下了极具感染力的文学作品。这一典故在后世常被用来形容有胆识、有担当的人物形象,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