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古寺僧敲月下门全诗典故】“古寺僧敲月下门”这一句,源自唐代诗人贾岛的《题李凝幽居》一诗。这句诗不仅意境深远,而且背后蕴含着一段关于“推敲”的经典故事,成为后世文人传颂的佳话。
一、诗句出处与背景
《题李凝幽居》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,全诗如下:
> 闲居少邻并,草径入荒园。
> 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
> 过桥分野色,移石动云根。
> 暂去还来此,幽期不负言。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友人李凝时所见的幽静景色,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、清静淡泊的心境。其中“僧敲月下门”一句尤为著名,因其细腻的描写和富有画面感而广为流传。
二、“推敲”典故的由来
据《唐才子传》记载,贾岛在创作此诗时,原本用的是“僧推月下门”,后来觉得“推”字不够有力,于是反复斟酌,最终改为“僧敲月下门”。这个过程被后人称为“推敲”的典故,成为文学创作中精益求精、反复打磨的象征。
“推敲”二字也因此成为汉语中的成语,用来形容对文字、语言的仔细琢磨和反复推敲。
三、诗句的文化意义
1. 意境之美:通过“僧敲月下门”这一细节,营造出一种寂静、悠远的氛围,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夜晚。
2. 哲理意味:诗中体现的不仅是自然之美,更有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。
3. 文学影响:贾岛因此被称为“苦吟诗人”,他的创作态度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四、总结对比表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唐代贾岛《题李凝幽居》 |
原句 | “僧敲月下门” |
典故来源 | “推敲”之说 |
原本用词 | “僧推月下门” |
改为现句 | “僧敲月下门” |
文化意义 | 表达幽静意境,体现文学创作精神 |
后世影响 | 成为“推敲”一词的来源,影响后世文风 |
五、结语
“古寺僧敲月下门”不仅是贾岛诗作中的名句,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意象。它承载着文人对自然、生活、艺术的深刻感悟,也体现了古人严谨治学、精益求精的精神。这一典故至今仍被广泛引用,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