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富可敌国名词解释】“富可敌国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财富极其庞大,足以与一个国家的财力相媲美。这个成语常用于强调某人的经济实力强大,甚至可以影响国家的经济政策或社会资源分配。
一、词语解析
词语 | 富可敌国 |
拼音 | fù kě dí guó |
含义 | 形容财富极其雄厚,足以与一个国家的财力相比 |
出处 | 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富者,人之情性,所不学而俱欲者也。”虽未直接出现“富可敌国”,但此成语源于对古代富豪财富规模的描述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形容个人、企业或集团的财富巨大 |
近义词 | 富甲一方、财大气粗、富可敌国 |
反义词 | 一贫如洗、穷困潦倒、家徒四壁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 |
商业报道 | “该企业家资产超过百亿美元,可谓富可敌国。” |
历史评价 | “汉代巨贾沈万三富可敌国,曾资助朱元璋修筑城墙。” |
文学作品 | “他凭借家族产业积累的财富,富可敌国,却始终低调行事。” |
三、文化背景与延伸意义
“富可敌国”不仅是一个经济概念,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财富与权力关系的认知。在传统观念中,财富往往与权势密切相关,因此“富可敌国”的人常常被视为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。在现代语境中,这一成语更多用于形容企业或个人的经济实力,有时也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,暗示财富过于集中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。
四、总结
“富可敌国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用以形容财富之多足以匹敌一个国家。它不仅体现了对财富的赞美,也隐含了对财富与权力关系的思考。在现代社会,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的集中,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和警示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