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仰不愧天是什么意思】“仰不愧天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做事光明磊落、心地坦荡,即使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能保持正直的品行。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儒家思想,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和内心自律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仰 | 抬头看,引申为面对 |
不愧 | 没有愧疚 |
天 | 天理、天道、天地良心 |
整体含义:指人无论身处何地、面对何事,都能做到问心无愧,对得起天地良心。
二、出处与背景
“仰不愧天”最早见于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。”意思是抬头对天没有愧疚,低头对人也没有惭愧。这句话表达了儒家提倡的“内省”与“自持”的精神。
三、用法与语境
使用场景 | 示例 |
自我评价 | 他一生清白,仰不愧天。 |
颂扬他人 | 这位老干部一生正直,堪称仰不愧天的典范。 |
文学作品 | 古代文人常用此词表达自己的高洁志向。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问心无愧、光明磊落、堂堂正正 |
反义词 | 知愧于心、心怀鬼胎、暗中作祟 |
五、现实意义
在现代社会,“仰不愧天”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,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信仰。它提醒人们在面对诱惑、压力或困难时,应坚守内心的良知,做一个有责任感、有担当的人。
六、总结
“仰不愧天”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,强调内在的正直与外在的行为一致。它不仅是古人修身养德的重要标准,也是现代人做人处世的重要指引。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仰不愧天 |
含义 | 对天无愧,对人无疚 |
出处 | 《孟子·尽心上》 |
用法 | 表达正直、无私、光明磊落 |
现实意义 | 强调道德修养与自我约束 |
通过理解“仰不愧天”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,也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,做一个真正有良知、有担当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