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遯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】“遯”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,很多人在阅读古文或书法作品时可能会遇到。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字,本文将从读音、含义、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
“遯”是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的汉字,其读音为 dùn(第四声)。该字源自古代汉语,常用于文言文中,主要表示“隐退、避让、逃避”等含义。在现代汉语中,“遯”字多见于成语或特定语境中,如“遯世”、“遯迹”等,表达一种远离尘世、隐居不仕的意思。
此外,“遯”字结构上由“辵”(走之旁)和“屯”组成,从字形来看也暗示了“行走、移动”的意义,进一步支持其与“避让、隐退”相关的含义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汉字 | 遯 |
拼音 | dùn |
注音 | ㄉㄨㄣˋ |
部首 | 辵(走之旁) |
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笔画 | 12画 |
五笔 | JYNA(根据输入法编码) |
本义 | 隐退、避让、逃避 |
引申义 | 隐居、遁世、避开 |
常见用法 | 遯世、遯迹、遯逃 |
现代使用频率 | 极低,多见于古文或文学作品 |
同音字 | 顿、钝、遁(注意:与“遁”不同,虽读音相同但写法不同) |
三、拓展说明
在古籍中,“遯”常与“隐”“退”等词连用,表达一种超脱世俗、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。例如《周易·遯卦》中提到“遯,亨,小利贞”,意指在适当的时候退避,可以顺利发展。
需要注意的是,“遯”与“遁”虽然读音相同,但写法不同,且“遁”更为常见,常用于现代书面语中,如“逃遁”“遁词”等。因此,在写作或阅读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这两个字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“遯”在古文中的具体用法或相关典故,可查阅《说文解字》或《康熙字典》等工具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