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】这首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密州(今山东诸城)任知州时所作,创作于公元1075年。全词以豪迈的笔调描绘了作者在密州出猎的情景,展现了他壮志未酬、渴望为国效力的豪情与抱负,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。
一、
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通过描写一次狩猎活动,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。词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,也有对个人理想和人生追求的抒发。整首词语言雄浑有力,情感激昂,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词名 | 江城子·密州出猎 |
作者 | 苏轼 |
创作时间 | 公元1075年 |
地点 | 密州(今山东诸城) |
主题 | 狩猎、豪情、报国之志 |
风格 | 豪放、雄浑、气势磅礴 |
表现手法 | 借景抒情、借事言志 |
代表句子 | “老夫聊发少年狂,左牵黄,右擎苍。” |
思想内涵 | 表达了作者虽处逆境仍不减壮志的胸怀,以及渴望为国效力的爱国情怀。 |
三、赏析要点
- “老夫聊发少年狂”:开篇即以“老夫”自谦,但紧接着用“少年狂”表达自己依然充满激情与斗志,形成强烈反差。
- “会挽雕弓如满月,西北望,射天狼”:这是全词的高潮部分,借“射天狼”象征抵御外敌、建功立业的理想,表现了苏轼坚定的政治抱负和英雄气概。
- 语言风格:词句铿锵有力,节奏明快,体现出苏轼豪放派词风的特点。
四、历史背景简述
苏轼在密州任职期间,正值仕途低谷,但他并未消沉,而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。这次出猎不仅是对自然的亲近,更是他内心情感的宣泄与精神的寄托。此词反映了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与进取的精神风貌。
结语:
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不仅是一首描写狩猎的词作,更是一首抒发豪情壮志、展现人格魅力的作品。它体现了苏轼作为一位文人兼政治家的复杂情感与远大抱负,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