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潼关这首诗是什么意思】《潼关》是唐代诗人谭嗣同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,全诗为:
> 终古高云簇此城,秋风吹散马蹄声。
> 河流大野犹嫌束,山抱孤城更不平。
这首诗表面上描写潼关的壮丽景色,实则借景抒情,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。
一、诗歌背景
谭嗣同是晚清维新派的重要人物,他生活在国家动荡、民族危亡的时代。他的诗作常常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,同时也带有强烈的改革意识。《潼关》正是他在游历潼关时有感而发之作。
二、诗意解析
内容 | 解析 |
终古高云簇此城 | 描写潼关地势险要,高耸的云层环绕着城市,象征其战略地位重要。 |
秋风吹散马蹄声 | 秋风中传来战马奔跑的声音,暗示边关战事频繁,也有一种苍凉之感。 |
河流大野犹嫌束 | 黄河奔腾在广阔的原野上,依然感到束缚,比喻国家虽大却难以自由发展。 |
山抱孤城更不平 | 山峦环抱着孤独的城池,显得局势不安定,寓意国家形势严峻,前途未卜。 |
三、主题思想
《潼关》不仅是一首写景诗,更是一首抒发情感、表达志向的诗作。诗人通过对潼关自然风光的描绘,暗喻当时中国所处的困境,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渴望变革的决心。
四、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诗名 | 潼关 |
作者 | 谭嗣同(晚清) |
体裁 | 七言绝句 |
主题 | 抒发爱国情怀,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|
风格 | 借景抒情,意境深远 |
意象 | 高云、秋风、河流、山峦等自然景象 |
思想内涵 | 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与改革的渴望 |
结语:
《潼关》虽短,但意境深远,语言凝练,是谭嗣同诗作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。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,更是对时代命运的深刻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