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皮包骨的词语解释是什么】“皮包骨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俗语,常用来形容人的身体非常瘦弱,皮肤紧贴着骨头,几乎看不到肌肉或脂肪。这个词语不仅用于描述人体状态,有时也用于比喻事物表面看起来完整,但内部空虚、缺乏实质内容。
一、词语解释总结
| 词语 | 皮包骨 |
| 拼音 | pí bāo gǔ |
| 含义 | 形容人非常瘦,皮肤紧贴骨头;也可比喻事物外表完整但内容空虚。 |
| 用法 | 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,常带贬义或调侃意味。 |
| 来源 | 属于民间俗语,无确切文献出处。 |
| 例句 | 他长期营养不良,现在真是皮包骨了。 这个方案只是皮包骨,没有实际内容。 |
二、词语使用场景分析
| 场景 | 使用方式 | 语气 |
| 描述人体状态 | “他瘦得皮包骨。” | 中性或略带同情 |
| 批评事物空洞 | “这个项目只是皮包骨。” | 贬义或批评 |
| 幽默调侃 | “你是不是又没吃饭?皮包骨了!” | 轻松、调侃 |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| 类别 | 词语 |
| 近义词 | 骨瘦如柴、形销骨立、瘦骨嶙峋 |
| 反义词 | 肥头大耳、体态丰满、富态 |
四、注意事项
- “皮包骨”虽然形象生动,但在正式场合使用时需注意语气,避免给人不尊重的感觉。
- 在文学作品中,该词可用于刻画人物形象,增强画面感。
- 不建议用于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,以免造成误解或伤害。
总结:
“皮包骨”是一个形象且常用的词语,既可用于描述人的瘦弱状态,也可比喻事物的空虚。在使用时应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,以达到准确沟通的目的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