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长篇累牍的意思】“长篇累牍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文章或讲话内容冗长、啰嗦,篇幅过长,缺乏重点。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,通常用来批评写作或表达方式过于繁琐,没有简洁明了地传达信息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拼音 | 解释 |
长篇累牍 | cháng piān lěi dú | 原意是指写了很多很长的文章,后多用来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内容冗长、啰嗦,缺乏重点。 |
二、成语来源
“长篇累牍”最早出自唐代柳宗元的《与太学诸生书》:“文之为言也,所以载道也;其辞之华者,所以饰其质也。然则辞之不华,则不足以动人;辞之过华,则不足以载道。故君子贵乎文之得中。”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“长篇累牍”,但后人以此来形容文章篇幅过长、内容繁复的现象。
在后来的文学作品和日常用语中,“长篇累牍”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的贬义词,用来批评那些内容重复、逻辑不清、语言拖沓的写作方式。
三、使用场景
场景 | 举例说明 |
写作评价 | “这篇文章长篇累牍,让人读起来非常吃力。” |
口头表达 | “他讲了半天,还是长篇累牍,没说出重点。” |
学术讨论 | “有些论文为了凑字数,显得长篇累牍。”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冗长乏味、啰啰嗦嗦、拖泥带水 |
反义词 | 简明扼要、言简意赅、直截了当 |
五、使用注意事项
1. 语气偏贬义: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避免在正式场合或对他人表示尊重的情况下使用。
2. 适用对象:适用于批评文章、演讲、报告等书面或口头表达形式。
3. 可搭配词:如“长篇累牍的叙述”、“长篇累牍的内容”等。
六、总结
“长篇累牍”是一个具有明确贬义的成语,强调的是内容冗长、表达啰嗦的问题。在实际应用中,应根据语境合理使用,避免给人留下不礼貌或不专业的印象。在写作或表达时,应当注重条理清晰、语言简练,才能更好地传递信息、打动读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