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搜神记名词解释】《搜神记》是东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干宝所著的一部志怪小说集,被誉为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。全书共二十卷,收录了大量关于神仙、鬼怪、妖异、奇闻异事的故事,内容丰富,文笔简练,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。以下是对《搜神记》相关概念的名词解释与总结。
一、名词解释
名词 | 解释 |
搜神记 | 东晋干宝编撰的志怪小说集,记录各种神怪、异事、奇闻,是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的代表作。 |
志怪小说 | 一种以记录神怪、奇异事件为主的小说体裁,多带有神话色彩,常用于表达对自然、社会的想象与思考。 |
干宝 | 东晋时期的史学家、文学家,字令升,祖籍河南,曾任著作郎,因撰写《搜神记》而闻名。 |
志怪 | 指记录怪异、神秘现象的文献或故事,常见于古代笔记小说中,内容多涉及鬼神、妖怪、灵异等。 |
神怪 | 指超自然的存在,如神仙、鬼魂、妖精、异兽等,是志怪小说中的重要元素。 |
民间传说 | 在民间流传的口头故事,常包含历史、道德、宗教等内容,是《搜神记》的重要素材来源。 |
六朝小说 | 指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小说作品,包括志怪、轶事、笔记等多种形式,是后世小说发展的基础。 |
二、总结
《搜神记》作为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的经典之作,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,也在民俗、宗教、哲学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。它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,展现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想象,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思想观念。
虽然《搜神记》中许多故事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,但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不容忽视。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文本,也是了解古代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。
备注:本文内容为原创整理,旨在提供对《搜神记》及其相关概念的基本理解与知识梳理,适合初学者或对古文、志怪小说感兴趣的人群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