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乡为身死而不受的下一句是什么】在学习古文时,常常会遇到一些经典语句,这些句子不仅语言优美,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。其中,“乡为身死而不受”是一句出自《孟子·告子上》的经典名言,它背后的故事和含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。
一、原文出处与背景
“乡为身死而不受”出自《孟子·告子上》中的“鱼我所欲也”一章。原文如下:
> 鱼,我所欲也;熊掌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鱼而取熊掌者也。生,亦我所欲也;义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生亦我所欲,所欲有甚于生者,故不为苟得也;死亦我所恶,所恶有甚于死者,故患有所不辟也。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,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?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,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?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,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。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,所恶有甚于死者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,人皆有之,贤者能勿丧耳。
在这段话中,“乡为身死而不受”是其中的一句,意思是:以前(乡,通“向”,以前)为了保全性命而不接受某种恩惠或利益。
二、下一句是什么?
根据原文,“乡为身死而不受”的下一句是:
> “今为宫室之美、妻妾之奉、所识穷乏者得我与?”
这句话的意思是:现在却为了宫室的华丽、妻妾的侍奉、以及认识的穷人感激我而接受了。
这句与前一句形成鲜明对比,说明一个人在面对生死抉择时,最初的选择是坚守道义,不为私利所动;但后来却因为物质享受而改变了初衷。
三、总结表格
原文句子 | 含义解释 | 下一句 | 下一句含义 |
乡为身死而不受 | 以前为了保全性命而不接受恩惠 | 今为宫室之美、妻妾之奉、所识穷乏者得我与? | 现在却为了享乐和他人感激而接受了 |
四、文章小结
“乡为身死而不受”这句话反映了古人对道德操守的重视,强调人在面临生死抉择时应以义为先。而其下一句则揭示了人性中容易被物质欲望所动摇的一面。通过对比,孟子表达了“义”与“利”之间的冲突,提醒人们要保持内心的正直与坚定。
这种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,尤其在现代社会中,面对各种诱惑和选择,我们更应思考自己是否能够像古人一样,坚守原则,不为外物所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