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乡为身死而不受】一、
“乡为身死而不受”出自《孟子·告子上》,原文是:“乡为身死而不受,今为宫室之美为之;乡为身死而不受,今为妻妾之奉为之;乡为身死而不受,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?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以前宁愿牺牲生命也不接受的(比如不义之利),现在却为了享受宫室的华丽、妻妾的侍奉,或者为了得到那些穷困之人对我的感激而接受了。孟子通过这一对比,强调了人应该坚守道义,不应因外在利益而丧失本心。
这段话揭示了人性中的一种矛盾:在面对物质诱惑时,有些人会放弃原本的原则和尊严。孟子借此提醒人们要保持内心的正直与自尊,不要因为一时的享乐或虚荣而违背自己的良知。
二、表格展示: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孟子·告子上》 |
原文 | “乡为身死而不受,今为宫室之美为之;乡为身死而不受,今为妻妾之奉为之;乡为身死而不受,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?” |
含义 | 表示过去宁愿牺牲生命也不接受的东西,如今却为了享乐或他人认可而接受了。 |
主旨 | 强调坚守道义,不因外在利益而丧失本心。 |
作者 | 孟子(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家) |
用意 | 提醒人们要重视道德修养,避免被欲望左右。 |
现代启示 | 在现代社会中,也应警惕因名利、虚荣而放弃原则的行为。 |
三、结语:
“乡为身死而不受”不仅是一句古文,更是一种人生智慧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诱惑时,要时刻反省自己的初心与底线,做一个有骨气、有操守的人。只有守住内心的善与真,才能真正活得坦荡、自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