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范式守信原文及翻译】在古代文学中,“范式守信”是一个体现诚信与道义的重要典故。它出自《后汉书·范式传》,讲述了东汉时期士人范式与张劭之间的深厚友谊,以及他坚守诺言、重情重义的故事。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人对“信”的重视,也为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做事提供了深刻的启示。
一、原文内容
> 范式,字巨卿,山阳金乡人也。少游太学,与汝南张劭为友。劭字元伯。二人并告归。式谓元伯曰:“后二年当还,将过拜尊亲。”遂共约期。后二年,果如期而至。元伯具以白母,请设馔以待之。母曰:“二年相别,千里会面,岂可虚也?”遂为具。及式至,升堂拜母,尽欢而去。
二、翻译内容
> 范式,字巨卿,是山阳金乡人。他在太学读书时,与汝南的张劭结为朋友。张劭字元伯。两人一起请假回家。范式对张劭说:“两年后我回来,会去拜访你的父母。”于是他们约定日期。两年后,范式果然按照约定的时间来了。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,请求母亲准备饭菜来款待他。母亲说:“两个人分别两年,从千里之外赶来相见,怎么能不认真对待呢?”于是准备了丰盛的饭菜。当范式来到时,他进到堂上拜见张母,两人尽情欢乐地告别。
三、总结与分析
项目 | 内容 |
故事来源 | 《后汉书·范式传》 |
主要人物 | 范式(字巨卿)、张劭(字元伯) |
核心主题 | 守信、重情、诚信 |
故事背景 | 东汉时期,士人之间讲究信义 |
故事情节 | 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见面,范式如约而至,张母备宴接待 |
启示意义 | 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础,承诺应被尊重和履行 |
四、现实意义
“范式守信”不仅是古代士人的道德典范,也对现代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。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,许多人往往忽视了承诺的重要性。而范式的言行告诉我们:一个人的信誉比财富更重要,真正的友情建立在信任与责任之上。
无论是在职场、家庭还是社会交往中,保持诚信、遵守诺言,都是赢得他人尊重与信赖的关键。范式的故事提醒我们,不要轻视自己的承诺,更不要因为一时的便利而失信于人。
五、结语
“范式守信”虽是一则简短的历史记载,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。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士人对“信”的高度重视,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值得学习的处世态度。在当今社会,面对各种诱惑与挑战,我们更应该铭记“守信”的重要性,做一个有担当、讲诚信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