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纮的意思】“纮”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,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。它在古代文献和部分专业领域中有所出现,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。以下是对“纮”字的详细解释与总结。
一、基本释义
“纮”(拼音:hóng)是一个形声字,从“糸”(mì),表示与丝线有关;“弘”表声。其本义为“系在冠上的带子”,后引申为“绳索”、“束缚”等含义。
二、具体含义解析
汉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笔画 | 基本含义 | 引申含义 |
纮 | hóng | 糸 | 10 | 古代冠饰上的带子 | 绳索、束缚、限制 |
用于固定帽子的带子 | 比喻约束、控制 |
三、古籍中的用法
1. 《说文解字》
“纮,冠卷也。”
意思是“纮”是古代冠帽上用来束发或固定的带子。
2. 《诗经·小雅·车辖》
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四牡騑騑,六辔如组。”
虽未直接提到“纮”,但“组”与“纮”在古代常有相似的用法,均指丝织品或绳索。
3. 《左传》
在某些篇章中,“纮”被用来形容束缚、控制,如“以礼制心,以法绳人”,其中“绳”与“纮”意义相近。
四、现代用法与演变
在现代汉语中,“纮”已极少单独使用,多出现在古文、诗词或学术研究中。常见于:
- 文言文翻译
- 古代服饰研究
- 书法、篆刻艺术中作为装饰字
五、总结
“纮”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汉字,最初指古代冠饰上的带子,后来引申为绳索、束缚之意。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,但在文学、历史和文化研究中仍有一定价值。了解“纮”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和传统文化。
附:关键词总结
- 拼音:hóng
- 部首:糸
- 本义:冠带
- 引申义:绳索、束缚
- 使用场景:古文、文化研究、书法艺术
如需进一步探讨“纮”在不同文献中的具体用法,可参考《康熙字典》《中华字海》等工具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