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白雪却嫌春色晚】一、
“白雪却嫌春色晚”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《春雪》,原诗为:“新栽梅树数枝花,独倚东风看落霞。白雪却嫌春色晚,故穿庭树作飞花。”这句诗以拟人手法描绘了冬日的雪仿佛对春天的到来感到不满,于是纷纷扬扬地飘落,仿佛在与春天争抢时间。
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,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迟来的感慨,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期待。诗句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展现了唐诗中常见的写景抒情风格。
二、信息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诗句出处 | 唐代岑参《春雪》 |
原句 | “白雪却嫌春色晚,故穿庭树作飞花。” |
作者 | 岑参(唐代著名边塞诗人) |
诗歌背景 | 写于早春时节,反映诗人对春光迟迟未至的感慨 |
诗句含义 | 白雪因觉得春天来得太晚,便纷纷扬扬地飘落,像是在与春天竞争 |
修辞手法 | 拟人(将“白雪”赋予人的感情和行为) |
诗歌风格 | 清新自然,富有画面感 |
情感基调 | 感叹时光流逝,对春天的期待与遗憾 |
艺术价值 | 展现了唐代诗歌中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白雪却嫌春色晚”不仅是一句描写自然现象的诗句,更蕴含着诗人对时间、季节变化的敏感感受。它让人联想到自然界中万物生长的节奏,也反映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等待。
在现代生活中,这句话也可以引申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,提醒人们珍惜当下,同时也要有耐心等待时机的到来。无论是自然还是人生,都有其独特的节奏与规律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诗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或与其他作品的对比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