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翻译】一、
“班超投笔从戎”是出自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的一则历史故事,讲述了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、外交家班超放弃文职生涯,投身军旅、建功立业的传奇经历。这一典故常被用来形容有志之士不甘平庸、勇于追求理想的精神。
原文中,班超原本只是在官府中担任文书工作,但他心怀大志,不愿久居人下。一次,他看到别人拿着笔书写,感慨自己一生只能做些琐碎的文字工作,于是毅然扔掉手中的笔,决定投身军旅,为国家效力。后来,他在西域地区立下赫赫战功,成为一代名将。
这一故事不仅体现了个人志向与命运选择的重要性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价值的重视和对忠勇精神的推崇。
二、文言文原文与白话翻译对照表
文言文原文 | 白话翻译 |
超少有大志,不修细节,常以班固为师。 | 班超年少时就有远大的志向,不拘小节,常常以班固为老师。 |
为人有大节,不拘小节。 | 他为人有气节,不拘泥于小事。 |
常为官佣书以养兄。 | 他常替官府抄写文书来赡养哥哥。 |
尝辍业投笔叹曰:“大丈夫处世,当效张骞立功异域,安能久事笔砚间乎?” | 曾经停止抄书,扔掉笔叹息道:“大丈夫生活在世上,应当像张骞那样在异域建立功业,怎么能长久地从事笔墨工作呢?” |
遂弃其业,往诣西域。 | 于是放弃了抄书的工作,前往西域。 |
既至,单于欲令其降,超乃诈降,因袭杀之。 | 到了西域后,单于想让他投降,班超假装投降,趁机袭击并杀了他。 |
自此,西域诸国皆畏服。 | 从此,西域各国都对他心生敬畏,臣服于他。 |
三、结语
“班超投笔从戎”不仅是个人志向的体现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它鼓励人们在面对人生选择时,勇敢追寻自己的理想,不被现状所束缚。班超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,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