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常识问答 >

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原诗注释翻译赏析

2025-08-27 22:27:44

问题描述:

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原诗注释翻译赏析,快急死了,求正确答案快出现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27 22:27:44

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原诗注释翻译赏析】一、

唐代诗人白居易的《放言五首》是其晚年所作的一组政治抒情诗,表达了他对人生、仕途、世事的深刻思考与感慨。其中第三首以自然景象为喻,借景抒情,抒发了对人生无常、命运难测的感悟。

本诗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,既有哲理意味,又富有生活气息。通过分析诗歌内容、注释、翻译与赏析,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创作思想。

二、表格展示

项目 内容
诗题 白居易《放言五首·其三》
作者 白居易(唐代)
原文 赠君一法决狐疑,不用钻龟与祝蓍。
试玉要烧三日满,辨材须待七年期。
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。
向使当初身便死,一生真伪复谁知?
注释 - 钻龟:古代占卜方法,用龟甲占卜吉凶。
- 祝蓍:用蓍草占卜的方法。
- 试玉:检验玉石是否真玉,需长时间烧制。
- 辨材:辨别木材的好坏,需要时间考验。
- 周公:周朝开国功臣,曾因流言而遭猜忌。
- 王莽:西汉末年权臣,表面谦恭,后篡位称帝。
- 向使:假如,如果。
翻译 告诉你一个判断是非的方法,不必依赖占卜。
要检验玉是否真玉,需要烧上三天;
要分辨木材的好坏,必须等待七年。
周公在流言蜚语中感到恐惧时,
王莽在尚未篡位时表现得非常谦恭。
如果他们当时就死了,
谁又能知道他们一生的真假呢?
赏析 - 本诗以“试玉”“辨材”为比喻,说明判断事物真假不能只看一时,应经过时间的考验。
- 诗人借历史人物周公与王莽的例子,指出人的真实面目往往在长期中才能显现。
- 表达了对人生无常、世事难测的深刻认识,也透露出对人性复杂性的理解。
- 全诗语言平实,寓意深远,体现了白居易一贯的现实主义风格。

三、结语

《放言五首·其三》不仅是一首具有哲理意味的诗作,更是白居易对人生、历史、社会的深刻反思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世事的洞察力,也能体会到他那种淡泊名利、追求真实的人生态度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