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悬梁刺股全文和翻译】“悬梁刺股”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勤奋学习典故,出自《战国策》和《汉书》,讲述了两位学者在艰苦条件下刻苦读书的故事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勤奋苦学、不畏艰难的精神。
一、原文内容
1. 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中关于“悬梁”的记载:
> “苏秦……读书欲睡,引锥自刺其股,血流至足。”
这句话讲的是苏秦在读书时昏昏欲睡,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,以保持清醒,继续学习。
2. 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中关于“刺股”的记载:
> “少时为郡小吏,送卒诣长安,上书言事,得见。后为太史令,居槐里,有书千卷,日诵万言,虽老犹不废。”
虽然没有直接提到“刺股”,但后人将“悬梁刺股”作为成语合并使用,象征刻苦学习的精神。
二、翻译与解释
原文 | 翻译 | 解释 |
苏秦……读书欲睡,引锥自刺其股,血流至足。 | 苏秦读书时想睡觉,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,鲜血流到脚上。 | 描述苏秦为了不睡着而用锥子刺腿,体现其刻苦学习的决心。 |
少时为郡小吏,送卒诣长安,上书言事,得见。 | 年轻时做郡里的小官,送士兵到长安,上书陈述事情,得到接见。 | 讲述东方朔早年经历,表现其志向远大。 |
后为太史令,居槐里,有书千卷,日诵万言,虽老犹不废。 | 后来担任太史令,住在槐里,有上千卷书,每天背诵一万字,即使年老也不停止。 | 表现东方朔一生勤奋好学,坚持不懈。 |
三、总结
“悬梁刺股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勤奋学习的典范故事,体现了古人面对困难时不放弃、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。它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学习、奋发图强。
通过阅读这些历史记载,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学者的求学态度,也能从中汲取力量,用于现代的学习与生活中。无论时代如何变化,“悬梁刺股”的精神始终值得我们铭记与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