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刑人如恐不胜的胜是什么意思】在古文阅读中,常常会遇到一些词语含义不清的情况。例如,“刑人如恐不胜”这句话中的“胜”字,就容易让人产生疑惑。本文将从语义、出处和用法等方面对“胜”进行详细解析,并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呈现。
一、原文出处与背景
“刑人如恐不胜”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,原文为:
> “沛公曰:‘吾入关,秋毫不敢有所近,籍吏民,封府库,而待将军。所以遣将守关者,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。日夜望将军至,岂敢反乎!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。’项王曰:‘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;不然,籍何以至此?’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。项王、项伯东向坐;亚父南向坐,亚父者,范增也;沛公北向坐;张良西向侍。范增数目项王,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,项王默然不应。范增起,出,召项庄曰:‘君王为人不忍。若入前为寿,寿毕,请以剑舞,因击沛公于坐,杀之。不者,若属皆且为所虏。’庄则入为寿。寿毕,曰:‘今者项庄拔剑舞,其意常在沛公也。’……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。樊哙曰:‘今日之事何如?’良曰:‘甚急!今者项庄拔剑舞,其意常在沛公也。’哙曰:‘此迫矣!臣请入,与之同命。’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。交戟之卫士欲止哙,哙直撞而入,披帷西向立,瞋目视项王,项王按剑而跽曰:‘客何为者?’张良曰:‘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。’项王曰:‘壮士!——赐之卮酒。’则与斗卮酒。哙拜谢,起,立而饮之。项王曰:‘赐之彘肩。’则与一生彘肩。樊哙覆其盾于地,加彘肩上,拔剑切而啖之。项王曰:‘壮士!能复饮乎?’樊哙曰:‘臣死且不避,卮酒安足辞!夫秦王有虎狼之心,杀人如不能举,刑人如恐不胜,天下皆叛之。’”
二、“刑人如恐不胜”的释义
在这段话中,“刑人如恐不胜”是樊哙对秦王暴政的评价之一。其中“刑人如恐不胜”的意思是:
- 刑人:惩罚百姓。
- 如:好像、仿佛。
- 恐:害怕。
- 不胜:承受不了、无法承受。
整句的意思是:“(秦王)惩罚百姓时,好像生怕不能把他们全部处死一样。”也就是说,秦王对百姓施刑非常狠厉,几乎到了令人难以承受的地步。
三、关键词“胜”的解析
“胜”在古汉语中有多种含义,常见的有:
汉字 | 读音 | 常见含义 | 在“刑人如恐不胜”中的含义 |
胜 | shèng | 胜利、超过、尽、完 | 尽、完,表示无法承受 |
胜 | shēng | 能承受、禁得起 | 与“不”连用,构成“不胜”,表示不能承受 |
在“刑人如恐不胜”中,“胜”应理解为“尽、完”,即“不能全部承受”,引申为“惩罚过于严酷”。
四、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|
句子 | 刑人如恐不胜 |
字面意思 | 惩罚百姓时好像怕不能全部处死 |
“胜”的含义 | 尽、完,表示无法承受 |
整体意思 | 秦王对待百姓极其严厉,惩罚过度,令人难以忍受 |
文化背景 | 表达对秦朝暴政的批评,反映人民对苛政的不满 |
五、结语
“刑人如恐不胜”是古代文献中典型的表达方式,通过“胜”字的使用,生动地刻画了秦王的残暴。理解这一句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“胜”的多义性,结合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。这种语言现象不仅体现了古汉语的丰富性,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