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山肴野蔌是什么意思】“山肴野蔌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写自然环境中采摘或捕获的野味食物。这个词多出现在古文或诗词中,用来形容在山林间采集的野菜、野果和猎取的野味,表达一种质朴、自然的生活方式。
一、词语解析
- 山肴:指山中采摘的野菜、野果等植物性食物。
- 野蔌:指野外生长的草木、蔬菜,也可泛指野生的食物。
两者合起来,“山肴野蔌”形容的是山野间自然生长的食物,常与“酒”搭配使用,如“山肴野蔌,杂然而前陈者”,意为山中的野味和野菜摆满了桌前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“山肴野蔌”最早见于宋代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宴酣之乐,非丝非竹,射者中,弈者胜,觥筹交错,起坐而喧哗者,众宾欢也。苍颜白发,颓然乎其间者,太守醉也。已而夕阳在山,人影散乱,太守归而宾客从也。树林阴翳,鸣声上下,游人去而禽鸟乐也。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,而不知人之乐;人知从太守游而乐,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。醉能同其乐,醒能述以文者,太守也。太守谓谁?庐陵欧阳修也。”
在这段文字中,“山肴野蔌”用来描绘宴会上简单而自然的食物,体现出一种闲适、朴素的生活情趣。
三、现代意义
在现代语境中,“山肴野蔌”常被用来形容:
- 自然、健康、无污染的食物;
- 简单、质朴的生活方式;
- 乡村生活或田园风光的象征。
它不仅是一种食物描述,更是一种文化符号,承载着人们对自然、宁静生活的向往。
四、总结对比表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含义 | 山中采摘的野菜、野果及猎取的野味,形容自然、质朴的食物。 |
出处 | 宋代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 |
用法 | 多用于描写山林间的食物,体现自然、简朴的生活方式。 |
现代意义 | 表示自然、健康的饮食理念,象征田园生活与心灵的宁静。 |
情感色彩 | 温馨、恬静、质朴,带有怀旧和向往之情。 |
五、结语
“山肴野蔌”不仅仅是一个词语,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写照。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不妨偶尔回归自然,品味简单的食物与宁静的心境。这种对自然的尊重与热爱,正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内核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