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呦呦鹿鸣全诗原文】《呦呦鹿鸣》出自《诗经·小雅》,是古代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章之一,常用于宴会或庆典场合,表达对宾客的欢迎与赞美之情。该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子,描绘了宴饮的欢乐场景,语言质朴而富有节奏感,展现了先秦时期的文化风貌。
一、
《呦呦鹿鸣》是一首描写宴饮场面的诗篇,通过鹿鸣之声引出主人的热情款待,表达了对宾客的尊敬与欢迎。诗中运用了自然意象和生活场景,营造出一种和谐、温馨的氛围,体现了古人重视礼仪、崇尚和谐的社会风气。
全诗共四章,每章四句,结构整齐,语言简练,情感真挚。在古代,这首诗常被用于祭祀、宴会等重要场合,具有浓厚的文化意义。
二、原文及释义对照表
原文 | 释义 |
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 | 鹿儿呦呦地鸣叫,吃着野外的艾蒿。 |
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。 | 我有尊贵的客人,弹琴吹笙来迎接。 |
吹笙鼓簧,承筐是将。 | 吹奏笙管,捧着竹筐来献礼。 |
人之好我,示我周行。 | 人们喜爱我,引导我走正道。 |
呦呦鹿鸣,食野之蒿。 | 鹿儿呦呦地鸣叫,吃着野外的青蒿。 |
我有嘉宾,德音孔昭。 | 我有尊贵的客人,德行光明磊落。 |
视民不佻,君子是则是效。 | 看待百姓不轻佻,君子应当效法。 |
我有旨酒,嘉宾式燕以乐。 | 我有美酒,宾客们一起欢宴快乐。 |
呦呦鹿鸣,食野之芩。 | 鹿儿呦呦地鸣叫,吃着野外的黄芩。 |
我有嘉宾,鼓瑟鼓琴。 | 我有尊贵的客人,弹琴鼓瑟相陪。 |
琴瑟在御,莫不静好。 | 琴瑟伴奏,一切宁静美好。 |
嗟我怀人,寘彼周行。 | 可惜我思念的人,放在那条大道上。 |
三、文化意义
《呦呦鹿鸣》不仅是一首宴饮诗,更承载了古代社会对礼仪、道德与人际关系的重视。诗中“德音孔昭”“视民不佻”等句,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君子品德的要求。同时,“鼓瑟吹笙”“琴瑟在御”等描写,也反映了当时音乐文化的繁荣。
在现代,这首诗常被引用在文学作品、影视剧中,用以表达对友情、亲情以及和谐生活的向往。其语言虽古朴,但情感真挚,至今仍能引起共鸣。
四、结语
《呦呦鹿鸣》作为《诗经》中的经典之作,以其简洁优美的语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,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不仅是古代宴会文化的缩影,更是中华文明重视礼仪、追求和谐精神的体现。阅读此诗,不仅能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,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