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纤维蛋白原是什么】纤维蛋白原(Fibrinogen)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质,属于凝血系统中的关键成分。它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,是形成血凝块的基础物质。当血管受损时,纤维蛋白原被凝血酶转化为纤维蛋白,从而形成稳定的血凝块,防止失血过多。
一、纤维蛋白原的基本信息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中文名称 | 纤维蛋白原 |
英文名称 | Fibrinogen |
分子量 | 约340 kDa |
合成部位 | 肝脏 |
血浆浓度 | 正常范围:2.0–4.0 g/L |
功能 | 参与凝血过程,形成血凝块 |
激活方式 | 凝血酶将其转化为纤维蛋白 |
影响因素 | 肝功能、炎症、感染、营养状况等 |
二、纤维蛋白原的作用机制
1. 凝血过程中的角色
在凝血级联反应中,纤维蛋白原是最终阶段的关键底物。当凝血酶(Thrombin)激活纤维蛋白原后,会生成纤维蛋白单体,这些单体进一步聚合形成纤维蛋白网状结构,包裹红细胞和血小板,形成稳定的血凝块。
2. 参与止血和修复
纤维蛋白原不仅有助于止血,还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,为组织修复提供支架。
3. 与炎症相关
纤维蛋白原也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,在炎症或感染时,其血浆浓度会升高,反映机体的免疫反应状态。
三、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
-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:可能导致出血倾向,常见于肝病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(DIC)、严重创伤等情况。
-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:可能增加血栓风险,见于炎症、感染、妊娠等状态。
- 检测方法:通常通过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(如 Clauss 法或免疫比浊法)进行评估。
四、总结
纤维蛋白原是人体凝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主要由肝脏合成,参与血凝块的形成,对止血和组织修复具有重要意义。其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,临床上常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和判断某些疾病状态。了解纤维蛋白原的功能及其变化,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凝血机制及相关的病理过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