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感时花溅泪是什么意思】“感时花溅泪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《春望》一诗,原句为: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、战乱频繁的深切忧虑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。下面将从字面意义、情感内涵以及文学价值三个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关键信息。
一、
“感时花溅泪”表面上看是描写春天花开时节,诗人却因感伤时局而落泪。这里的“感时”指的是诗人因时局动荡、国家危难而产生的情感触动;“花溅泪”则是诗人将个人情感投射到自然景物上,使原本美丽的花朵也仿佛在流泪。这种“移情于景”的手法,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,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悲痛与无奈。
整句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,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,展现了杜甫诗歌中“沉郁顿挫”的风格特征。
二、关键信息表格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出处 | 杜甫《春望》 |
原文 | 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 |
字面解释 | 因感伤时局而见花落泪,因离别之痛而闻鸟鸣心惊 |
情感内涵 | 表达诗人对国家动荡、战乱频仍的忧虑,以及对亲人离别的哀思 |
艺术手法 | 移情于景(将个人情感投射到自然景物上) |
文学风格 | 沉郁顿挫,情感深沉,语言凝练 |
现实意义 | 反映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关注,体现了古代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|
三、结语
“感时花溅泪”不仅是杜甫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,更是他对人生、家国、情感的深刻思考。它让我们看到一位诗人如何用最朴素的语言,表达最深沉的情感。这种“以景抒情”的写作方式,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,是中华古典诗词中不可多得的佳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