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发上指冠的意思和造句】“发上指冠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源自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。原意是形容人极度愤怒时头发竖起,顶起帽子。后用来形容非常愤怒、激动或情绪高涨的状态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发上指冠 |
拼音 | fà shàng zhǐ guān |
出处 | 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左右皆呼万岁。蔺相如因持璧却立,倚柱,怒发上冲冠。” |
释义 | 形容极度愤怒或激动,情绪达到顶点。 |
近义词 | 怒发冲冠、气愤填膺、怒不可遏 |
反义词 | 心平气和、镇定自若、泰然处之 |
二、成语用法
- 结构:主谓结构
- 感情色彩:中性偏负面(多用于描述愤怒情绪)
- 使用场景:常用于文学、历史、演讲等正式语境中,也可用于日常口语表达强烈情绪
三、造句示例
句子 | 说明 |
他听到这个消息后,怒发上冲冠,几乎要当场发作。 | 描述因愤怒而情绪激动的状态 |
历史上很多英雄人物在面对不公时,都曾怒发上指冠。 | 表达对正义的强烈反应 |
面对不公平的指责,她一时怒发上指冠,差点与对方争吵起来。 | 日常生活中表达愤怒的情景 |
古人常以“发上指冠”来形容壮士豪情,表现其刚烈性格。 | 文学或历史语境中的运用 |
四、拓展理解
“发上指冠”不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头发竖起,更是一种情绪的外在表现。在古代,这种形象常被用来强调一个人的气节、勇气或愤怒程度。现代使用中,虽然不再强调“头发竖起”的生理现象,但仍然保留了其象征意义,即情绪的高度激动。
五、总结
“发上指冠”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,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人在极端情绪下的状态。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日常交流,恰当使用这一成语都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但在使用时也需注意语境,避免过度夸张或误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