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蝉注音古诗王维】《蝉》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,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。这首诗通过描写蝉的鸣叫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。以下是该诗的原文、注音、释义及赏析内容。
一、
《蝉》是王维笔下的一首写景抒情之作,全诗以蝉为意象,借蝉声表达内心的孤寂与高洁。诗中没有直接描写蝉的外形或习性,而是通过“垂緌”“清露”等意象,暗示了蝉的清高与不俗。整首诗语言含蓄,意境空灵,体现了王维诗歌的典型风格。
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诗,以下提供其原文、注音、释义和赏析内容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诗题 | 蝉 |
作者 | 王维(唐代) |
原文 | 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 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 |
注音 | 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, 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。 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, fēi shì jiè qiū fēng. |
字词解释 | - 垂緌:古代官帽上的缨带,比喻蝉的触须。 - 清露:清澈的露水。 - 流响:蝉鸣声。 - 疏桐:稀疏的梧桐树。 - 居高:站在高处。 - 非是:不是。 - 藉:凭借。 |
诗意大意 | 蝉垂着触须,饮着清露;它的叫声从疏落的梧桐树上发出。 它之所以声音传得远,是因为它站得高,而不是依靠秋风的帮助。 |
主题思想 | 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赞美,也隐喻了人应有自立自强的精神。 |
艺术特色 | - 意象鲜明,含蓄隽永。 - 对比手法,突出主题。 - 语言简洁,意境深远。 |
三、结语
《蝉》虽短,却寓意深刻。王维通过对蝉的描写,传达了对高尚人格的追求与对世俗浮华的超脱。这首诗不仅是自然之美的体现,更是人生哲理的浓缩。在阅读时,我们不仅应关注其语言之美,更应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