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程序指什么】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程序是指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背景下,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识别、登记和管理的一套规范流程。其目的是准确掌握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,为后续的扶贫措施提供依据,确保扶贫资源精准投放,实现脱贫攻坚目标。
一、识别程序的主要内容
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:
1. 农户申请:由符合条件的农户自愿提出申请。
2. 村级评议:村委会组织村民代表对申请户进行民主评议。
3. 乡镇审核:乡镇政府对初评结果进行复核。
4. 县级审批:县扶贫办对审核结果进行最终确认。
5. 信息录入:将识别结果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。
6. 动态管理:对已识别的贫困户进行定期核查和更新。
二、识别程序的关键步骤(表格形式)
步骤 | 内容说明 | 责任单位 |
1. 农户申请 | 农户填写《贫困户申请表》,提交至村委会 | 农户本人 |
2. 村级评议 | 村委会组织村民代表召开会议,对申请户进行评议 | 村委会 |
3. 乡镇审核 | 乡镇政府对评议结果进行审核,确保符合标准 | 乡镇政府 |
4. 县级审批 | 县扶贫办对审核结果进行最终审批 | 县扶贫办 |
5. 信息录入 | 将识别结果录入全国扶贫系统,建立电子档案 | 县扶贫办 |
6. 动态管理 | 定期对贫困户情况进行核查,及时调整 | 县、乡、村三级 |
三、识别程序的意义
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程序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工作,具有以下重要意义:
- 精准识别:确保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众被纳入帮扶范围。
- 科学管理: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。
- 动态调整:根据实际情况变化,及时调整帮扶对象,防止“漏扶”或“错扶”。
- 政策落实:为各项扶贫政策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。
四、识别程序的注意事项
1. 识别过程中应坚持公开、公平、公正的原则。
2. 防止“人情户”“关系户”等非贫困家庭被错误识别。
3. 对识别结果要进行公示,接受群众监督。
4. 定期开展回头看,确保识别结果真实有效。
通过规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程序,能够有效提升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,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