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暮春原文翻译及注释】“暮春”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一个季节意象,常用来表达对时光流逝、人生无常的感慨。以下是对“暮春”这一主题相关古诗文的原文、翻译及注释的整理与总结。
一、
“暮春”通常指春季的最后阶段,天气渐暖,花木凋零,万物进入生长的转折点。在古代诗词中,“暮春”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,更承载了诗人对生命、时光、离别等情感的深刻思考。常见的作品包括杜甫、韩愈、陆游等人的诗作。
本文选取了几首具有代表性的“暮春”题材诗歌,对其原文进行翻译,并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进行简要注释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与艺术价值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诗歌名称 | 作者 | 原文 | 翻译 | 注释 |
《曲江二首》(节选) | 杜甫 | 朝回日日典春衣,每日江头尽醉归。 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 | 退朝后天天典当春衣,每天都在江边喝得大醉而归。 欠下的酒债到处都有,人生能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就很少。 | 此诗写于杜甫晚年,借暮春时节的饮酒行为,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慨。 |
《晚春》 | 韩愈 | 草树知春不久归,百般红紫斗芳菲。 杨花榆荚无才思,惟解漫天作雪飞。 | 草木知道春天即将离去,纷纷争艳绽放。 杨花和榆钱没有才华,只能像雪花一样飘舞。 | 这首诗通过描绘暮春时节的景象,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,也暗含对人才的感慨。 |
《临安春雨初霁》(节选) | 陆游 | 暖风熏得游人醉,直把杭州作汴州。 | 温暖的风让游客沉醉,竟然把杭州当作汴州。 | 写于南宋时期,借暮春之景讽刺当时人们沉迷享乐、忘却国耻的心态。 |
《春日偶成》 | 程颢 | 云淡风轻近午天,傍花随柳过前川。 时人不识余心乐,将谓偷闲学少年。 | 天气晴朗,风轻云淡,接近中午时分,我沿着花边、随着柳条走过小河。 世人不了解我内心的快乐,还以为我在偷闲学年轻人。 |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。 |
三、结语
“暮春”不仅是一个季节的名称,更是古人情感寄托的重要载体。从杜甫的感怀,到韩愈的哲思,再到陆游的讽喻,不同诗人以各自的方式诠释了“暮春”的意境与情感。通过这些诗作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短暂,更能体会到古人对生活、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首诗的具体背景或赏析,可继续深入探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