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奶粉国家标准】为了保障婴幼儿和普通消费者的健康安全,国家对奶粉产品制定了严格的国家标准。这些标准涵盖了从原料选择、生产过程到成品检测的各个环节,确保奶粉的质量与安全性。以下是对“奶粉国家标准”的总结与整理。
一、主要标准
1. 产品分类
根据用途不同,奶粉分为婴幼儿配方奶粉、成人奶粉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类别,每类均有相应的标准要求。
2. 营养成分要求
国家标准对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维生素、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设定了最低和最高限值,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。
3. 微生物指标
包括菌落总数、大肠菌群、沙门氏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,确保产品在生产、储存、运输过程中无污染风险。
4. 理化指标
如水分含量、酸度、杂质等,用于判断产品的物理性质是否符合要求。
5. 添加剂使用规范
明确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及限量,避免过量或非法添加。
6. 标签标识规范
要求产品包装上清晰标注配料表、营养成分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执行标准号等信息。
7. 检验方法与判定规则
规定了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和合格判定标准,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。
二、主要奶粉国家标准一览表
标准编号 | 标准名称 | 适用范围 | 主要内容 |
GB 10792-2008 | 食品卫生标准 奶粉 | 通用奶粉 | 微生物、理化指标等 |
GB 10793-2008 | 食品卫生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 | 婴儿配方奶粉 | 营养成分、微生物、添加剂等 |
GB 13432-2013 |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 | 特殊医学用途奶粉 | 标签规范、营养素含量等 |
GB 7718-2011 |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| 所有预包装食品 | 标签基本要求、配料表、生产信息等 |
GB 25596-2010 | 婴儿配方食品 | 婴儿配方奶粉 | 营养成分、微生物、添加剂等 |
三、总结
我国对奶粉产品的国家标准体系日趋完善,涵盖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监管。消费者在选购奶粉时,应关注产品包装上的执行标准号,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。同时,企业也需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和质量控制,以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权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