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轻于鸿毛的意思】“轻于鸿毛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某事物或人的价值极低,微不足道。这个成语出自司马迁的《报任安书》,原文是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”意思是说,人总有一死,但死的意义却有不同,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,有的则比鸿毛还轻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轻 | 轻微、不重要 |
于 | 比 |
鸿毛 | 大雁的羽毛,非常轻 |
因此,“轻于鸿毛”指的是价值极低、意义不大,甚至毫无价值的事物或行为。
二、出处与背景
- 出处:《报任安书》——司马迁
- 背景:司马迁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忍辱负重、完成《史记》的决心,强调人生的价值在于是否对社会、历史有所贡献。
- 延伸含义:这一说法后来被广泛引用,用来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是否有意义、是否值得铭记。
三、使用场景
场景 | 应用举例 |
评价人物 | “他一生碌碌无为,死后也轻于鸿毛。” |
评价行为 | “这种行为不仅无益,简直是轻于鸿毛。” |
文学作品 | “他的牺牲重于泰山,而敌人的死亡轻于鸿毛。”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词语 |
近义词 | 微不足道、无足轻重、无关紧要 |
反义词 | 重于泰山、意义重大、举足轻重 |
五、总结
“轻于鸿毛”是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成语,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比喻,更是一种对人生价值的思考。通过对比“重于泰山”和“轻于鸿毛”,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,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,而在于其价值和影响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努力让自己的存在变得更有意义,而不是像鸿毛一样飘零无依。
文章小结:
- 成语“轻于鸿毛”意指价值极低。
- 出自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,强调人生价值的重要性。
- 常用于评价人物、行为或事件的意义。
- 与“重于泰山”形成鲜明对比,体现人生选择的不同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