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怎么读】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是佛教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,源自梵文,常用于佛经中,尤其在《金刚经》等经典中出现。它是一个复杂的术语组合,代表了佛教修行的最高目标——无上正等正觉。
为了帮助大家正确理解和发音,以下是对该词的详细解析和拼音标注:
一、词语解析
| 中文词语 | 拼音 | 含义说明 |
| 阿耨多罗 | ā nòu duō luó | 梵文“Anuttara”的音译,意为“无上”或“至高无上” |
| 三藐三菩提 | sān miǎo sān pú tí | “三藐”是“Samyak”的音译,意为“正”;“菩提”是“Bodhi”的音译,意为“觉悟”或“智慧”。合起来为“正等正觉”,即完全正确的觉悟 |
二、整体含义
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可以理解为:无上正等正觉,即佛陀所证得的最高智慧和觉悟状态。这是佛教修行者追求的终极目标,意味着彻底解脱烦恼、圆满智慧、成就佛果。
三、常见误读与注意事项
1. “阿”字读音:应读作“ā”,不是“á”或“è”。
2. “耨”字读音:注意不要读成“nòu”(如“牛”),而是“nòu”(类似“扭”)。
3. “菩提”:常被误读为“pú tī”,但标准读音应为“pú tí”。
四、总结
| 项目 | 内容 |
| 全称 |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|
| 拼音 | ā nòu duō luó sān miǎo sān pú tí |
| 含义 | 无上正等正觉,即佛的究竟觉悟 |
| 来源 | 梵文 Anuttara Samyak Sambodhi |
| 用途 | 常见于佛经,如《金刚经》《心经》等 |
通过以上内容,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的发音、含义及使用背景。对于初学者来说,正确发音和理解其意义,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和修习佛法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