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】一、文章总结
《山坡羊·骊山怀古》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的代表作之一,通过对秦始皇陵及骊山历史遗迹的描写,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。作品语言凝练,情感深沉,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。
本文将从原文、注释、翻译、赏析四个方面进行梳理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内容结构,便于读者理解与记忆。
二、原文、注释、翻译与赏析(表格)
项目 | 内容 |
标题 | 张养浩《山坡羊·骊山怀古》原文、注释、翻译与赏析 |
作者 | 张养浩(元代散曲家) |
词牌名 | 山坡羊 |
创作背景 | 张养浩在游览骊山时,看到秦始皇陵等历史遗迹,联想到历代王朝更替、百姓苦难,有感而发,写下此曲。 |
原文 | 骊山四顾,阿房一炬,当时奢侈今何处? 只见草萧疏,水萦纡。 至今遗恨迷烟树。 列国周秦胜负,浑闲举。 到如今,只博得,一个字——“亡”! |
注释 | - 骊山:位于陕西临潼,秦始皇陵所在地。 - 阿房:指秦朝的阿房宫,后被项羽烧毁。 - 混闲举:全都不过是徒劳。 - 博得:换来。 - “亡”:灭亡。 |
翻译 | 站在骊山四处眺望,昔日的阿房宫已被大火焚毁,当年的奢华如今又在哪里呢? 只见杂草丛生,水流曲折。 直到今天,还让人感到深深的遗憾,笼罩在烟雾之中。 列国之间的争斗,秦朝与周朝的胜负,一切都成了过去。 到了今天,不过是换来了一个字——“亡”! |
赏析 | - 本曲以历史为镜,揭示了权力斗争、奢靡腐败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规律。 - 语言简练,感情真挚,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怀。 - 结尾“一个字——‘亡’!”简洁有力,令人警醒,具有强烈的警示作用。 - 全篇借古讽今,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对民生疾苦的同情。 |
三、结语
张养浩的《山坡羊·骊山怀古》不仅是一首怀古之作,更是一篇充满历史哲思与现实批判的佳作。它提醒我们: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历史的教训不容忽视,唯有关注民生、珍惜和平,才能避免重蹈覆辙。
如需进一步分析其他作品或拓展相关知识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