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钱太守原文及翻译】“一钱太守”是一个关于廉洁奉公、清正廉明的古代故事,出自《后汉书·王修传》。该故事讲述了东汉时期一位名叫刘宠的官员,在任地方官时清正廉洁,深受百姓爱戴,最后因政绩突出被调任,百姓感念其恩德,送他一文钱作为纪念,而他只收下了一文钱,故称“一钱太守”。
一、原文
> 《后汉书·王修传》节选:
> “宠在郡,清约寡欲,不营财利。民有老者,以一钱遗宠,宠辞不受。曰:‘吾无功于民,何以受此?’遂止。民感其德,送之,宠惟取一钱。”
二、翻译
> 刘宠在担任地方官期间,生活简朴,不追求财富和利益。有一位年迈的百姓送给刘宠一文钱,刘宠推辞不接受,说:“我对百姓没有功劳,怎么敢接受这份礼物呢?”于是拒绝了。百姓被他的品德所感动,送他离开,刘宠只接受了其中的一文钱。
三、总结与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故事来源 | 《后汉书·王修传》 |
主人公 | 刘宠(一钱太守) |
故事背景 | 东汉时期,地方官清正廉洁,深受百姓爱戴 |
核心情节 | 百姓送一文钱,刘宠仅收一文,其余退还 |
人物品质 | 清廉自律、不贪财利、体恤百姓 |
故事寓意 | 表扬清官为民着想、不谋私利的精神 |
后世影响 | 成为“一钱太守”的典故,常用于赞美廉洁官员 |
四、延伸思考
“一钱太守”的故事虽然简短,但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。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操守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清官的敬仰。在今天,这个故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,提醒人们在权力面前保持廉洁自律,真正做到“权为民所用,情为民所系,利为民所谋”。
通过这个故事,我们也可以看到,真正的清官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,而在于是否真心为百姓办事、是否能够守住内心的底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