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浩如烟海的意思】“浩如烟海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书籍、文献、资料等数量极其庞大,多得像烟和海一样无边无际。这个成语不仅强调数量之多,还带有一种难以穷尽、令人惊叹的意味。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浩如烟海 |
拼音 | hào rú yān hǎi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其文辞之富,浩如烟海。” |
含义 | 形容书籍、文献、资料等数量极多,无法穷尽。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常作谓语或定语使用。 |
近义词 | 汗牛充栋、卷帙浩繁、数不胜数 |
反义词 | 寥寥无几、屈指可数、凤毛麟角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- 学术研究:在图书馆中,可以形容藏书丰富,“这些古籍浩如烟海,需要多年才能通读一遍。”
- 信息时代:在互联网环境下,也可以用来形容信息量巨大,“网络上的信息浩如烟海,让人眼花缭乱。”
- 文化传承:描述传统文化遗产时,“中华文明浩如烟海,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。”
三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浩如烟海”最早见于东汉时期的历史文献,原意是指文章内容丰富,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书籍、资料数量庞大的常用表达。随着语言的发展,这一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,成为形容“多”的经典词汇之一。
四、注意事项
- “浩如烟海”虽然表示数量多,但并不一定强调质量高。
- 使用时需注意上下文,避免在不适合的场合滥用。
-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表达,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总结
“浩如烟海”是一个形象生动、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,适用于描述数量庞大、种类繁多的事物。它不仅体现了汉语的表达力,也反映了古人对知识和文化的敬畏之情。在日常写作和交流中,合理使用这一成语,能够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